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完善區域協調創新體制機制,打造穗莞深科技創新走廊。
寶安位處連接深莞的關鍵地帶,其境內的107國道更是連接北環、深南大道等多條主干道,橫穿深圳西部中心,直通東莞,沿線分布上千家高新技術企業,堪稱產業發展的黃金帶。而隨著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和107國道戰略地位的逐步凸顯,寶安早已著手規劃107國道沿線產業的重新布局與轉型升級。
隨著“穗莞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提出,一種新的聲音正在寶安漸漸集聚:依托連接南山、前海、寶安等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核心區,沿線布局大批國高企業且連通東莞的優勢,107國道能否借鑒美國波士頓128公路、上海松江G60科創走廊的建設經驗,打造成為穗莞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核心地帶?
■107國道沿線產業資源創新要素集聚顯著
“打造穗莞深科技創新走廊”提出后,有長期關注珠三角經濟產業發展的觀察人士建議,依托107國道和京港澳高速,縱向打造經“南山—前海—寶安”全域,并向北延伸至東莞(經長安鎮、南城區、萬江區)和廣州(經黃埔和天河區),向南延伸至香港的科技創新走廊。
據介紹,這個區域有三個主要特征:第一,區位戰略資源顯著。該線橫穿深圳西部中心,串連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南山高新區、留仙洞總部基地、寶安中心、大空港5個市重點區域,占深圳16個重點發展區域的比重超過三成。同時,沿線經過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和深圳機場、港口群帶動城市群突圍的海空雙港,也貫穿了深莞惠、穗莞深的主脊梁,戰略地位和戰略資源獨一無二。未來隨著深中通道的建設推進,該片區將輻射灣區西岸中山、江門等地,有力地對接廣佛肇、珠中江等粵港澳城市群主線的產業和資源協同。
第二,沿線產業創新要素集聚。沿線坐擁超過2500家國高企業,占全市近半,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或工程實驗室77個,國家級3個,省部級4個;已建成市區級技術服務平臺16個,另有在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9個。前海現代服務業、南山創新創業和總部經濟、寶安完整工業鏈和臨空經濟相互依存、相互匹配,并且直接與東莞臨港物流產業、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產業無縫對接。
第三,多重政策疊加優勢。沿線超過一半區域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前海兼具自貿區和深港合作雙重先行先試政策,空港新城正在申報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南山高新區為國家級高新區、立新湖基地等沿線園區為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區和市十大未來科技產業集聚區,政策紅利和利用空間全市難尋其二。
107國道寶安段啟動規劃改造
107國道寶安段起于深圳南頭,與北環大道和深南大道相接,止于塘下涌立交,長31.438公里,是寶安經濟發展的大動脈之一。但近年來,隨著寶安產業的快速發展,107國道(寶安段)已經不能滿足深圳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需要,成為制約寶安區乃至整個西部片區發展的短板。
首先是交通擁堵。107國道(寶安段)道路客貨功能混雜,過境交通、社會交通、貨運交通、客運交通同時匯聚,交通通行壓力大,已經超負荷運轉。
除了交通擁堵,107國道兩側的城市建設形態和產業結構也亟待提升。107國道沿線的福永、沙井、松崗聚集著大批電子、電機設備及機械加工、塑膠化工、五金加工業、物流業企業。這些產業多位于產業鏈底端,缺乏高附加值和競爭力,對經濟的帶動力不強;且沿線多數工業園區規模較小、分布零散、布局混亂,土地使用效益難以提升。
此外,107國道兩側都已經是建成區,空閑土地極為有限。從2010年深圳推出城市更新項目以來,寶安107國道兩側成為更新的核心區域。如新安和西鄉的城市更新項目以商業開發和住宅建筑為主,福永、沙井、松崗等則是圍繞107國道形成商貿服務中心。不過,這些城市更新項目從分布現狀來看,更多是一個個孤立的項目,彼此之間沒有太多的關聯。
為了讓107國道(寶安段)煥發新的生機,幾年前寶安區就開始申請107國道寶安段變更為市政干道,同時著手對107國道(寶安段)及其沿線進行重新規劃和布局。2016年2月,107國道(寶安段)市政化改造工程獲市發改委批復立項。
對于寶安而言,107國道市政化的意義不止于國道本身,還將大大提升寶安的產業環境,改變寶安的產業布局。
據統計,107國道沿線共有工業用地約25平方公里,市政化改造完成后,將釋放出11.5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用于居住、綠化、發展商業服務業,改善107國道兩側居住環境,完善城市配套設施;對于沿線的工業企業,通過交通環境提升加快產業升級向產業鏈兩端傾斜,增加研發及服務業的比重,培育高端產業,如規劃建設西鄉總部經濟帶等;配合107國道改造,寶安還可釋放出10.2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改造空間,其中工業用地3平方公里,城市更新用地約7.2平方公里。這對土地空間資源緊缺的寶安而言,尤為珍貴。
為彰顯107國道的戰略地位,寶安提出了“打造第二條深南大道”的目標,積極推動107國道市政化改造,在推進禁限貨的同時,規劃周邊空間的城市功能、產業布局等,打造31平方公里的黃金發展帶,釋放出更多產業空間。“穗莞深科技創新走廊”無疑為107國道實現“華麗變身”又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
寶安發展研究中心張文亦博士認為,寶安要成為穗莞深科技創新走廊的創新樞紐,必須立足全球視野,準確把握產業發展大勢,加快打造符合產業導向、滿足企業需求、破解空間約束、具有寶安特色的現代產業載體體系,推動經濟保持持續發展動力。
他還提出,寶安要借鑒美國波士頓128公路、上海松江G60科創走廊的建設經驗,為穗莞深科技創新走廊提供政策、高校、人才等各項支撐。
■他山之石
松江G60科創走廊
作為上海的制造業大區,松江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近幾年來工業總產值穩定在3700億元以上。而G60沿線產業園區貢獻了全區90%以上的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集中了全區60%的規模以上企業,集聚了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15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以及100多個市區兩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
為實現“松江制造”向“松江創造”的轉型,松江區委、區政府提出以G60松江段為中軸,發展滬杭沿線產業帶,建設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規劃區域總面積約283平方公里的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將依托G60、G15、G1501和S32四條高速構成的高速公路網,構建以松江新城為核心的“一廊九區”空間布局,以及“科創承載、總部研發、高端制造、服務集成、商業商務及現代物流相輔相成”的產業功能布局,未來將是松江區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主要承載區。
位于G60松江段起點的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是整個布局中的龍頭板塊。順著G60一路前行,洞涇智能機器人產業基地、松江新城總部研發功能區、松江新城國際生態商務區、國家級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松江出口加工區、松江大學城雙創集聚區、上海西南綜合物流園區和松江西部科技園區,沿高速公路兩側呈梯次分布、相互銜接。
為配合“一廊九區”建設,松江區出臺了60條產業政策,每年拿出20億元的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鼓勵科技創新創業、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和推動產業園區轉型發展,鼓勵和吸引各類創新創業主體和重大功能性項目落戶松江,吸引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在土地方面,松江區明確今后將有限的土地資源用于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關鍵制造為主的先進制造業發展上;人才方面,設立2億元的區人才發展資金,用于“引智”,以及優秀人才的安居、就學等。
根據發展規劃,松江力爭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框架體系,其中包括:在5年內新增國家級、市級眾創空間和專業孵化器50家;力爭新增100家上市(掛牌)企業,新增500家上市(掛牌)培育企業;培育50家左右在特定細分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的企業;新增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200項,全社會研發費用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達4%;新增10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吸引2000名各類優秀人才落戶,形成領軍人才雁陣團隊,人力資本投資占全區GDP比例達15%等。
美國波士頓128號公路
128公路是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的一條半環形公路,修建于1951年,距波士頓市區約16公里。公路兩側的高科技產業密集區(包括米德爾塞克斯、薩福克、諾福克和埃塞克斯四縣),被稱為“美國的高技術高速公路”,目前聚集了數以千計的研究機構和高科技企業,呈線狀分布,并與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大學相連。
128公路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得益于美國軍事科技領域的需要,整個20世紀60年代,128公路地區的創新活動極其活躍,發明層出不窮,晶體管、半導體芯片、電子計算機等領域新的公司不斷涌現。麻省理工學院作為國防和航天研究合作的主要承擔者和受益者,成為波士頓地區經濟轉型的先鋒。從麻省理工學院等高等院校實驗室孵化出來的大批高技術公司在這里落戶,形成了巨大的高技術綜合體。到了1970年,波士頓128公路地區已經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電子產品創新中心。當地一些公司專門研制需要不斷創新和較高技術水平的產品,如雷達發射管、遠程通信光纜、工業控制及導彈控制設施、導航系統等,經濟效益明顯。
但是,20世紀80年代后,由于文化保守、體制僵化、未能遵循市場規律發展,128公路地區發展速度放緩,隨著小型個人電腦的出現,128公路開始落后于硅谷。
但128公路地區并未就此一蹶不振,而是憑借人才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近年來又重新煥發了活力。自128公路地區的大型高技術企業開始重整以來,許多被精簡和遣散的人士轉而自行創業,當地的文化風潮也開始轉變,原有文化傳統和社會機制也因受到沖擊而演化。涵蓋生化、通訊、電子、信息等領域的高技術公司總部紛紛落戶于此,一些外地高科技企業也在128公路沿線設立了分部、研究中心或銷售基地,例如微軟公司在此設有很大的研究基地和辦事機構。
如今,波士頓128公路地區已浴火重生,成為多家知名高科技公司的總部。憑借過去長期累積起來的經驗,128公路地區近年來還建立了多樣化的高科技企業及大量青年畢業生自組的伙伴公司。
同時,128公路地區的發展,與波士頓的高等院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大學教授、研究人員,乃至在校學生創辦高科技企業、技術入股、公司兼職蔚然成風。麻省理工學院對128公路地區的科技發展影響最大,128號公路兩旁高技術產業區內的公司,有70%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創辦的。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